为破解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能力短板,精准支撑区域涉外产业升级,外国语学院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聚焦“语言能力+职业技能+数字素养”三大核心,创建“三维立体式”产教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通过“多轮论证、多层联动、多元参与”机制,分阶段推进方案优化。
首轮内审于2024年12月启动,各专业对标国家标准及行业认证,梳理出课程体系滞后、实践环节薄弱等12类共性问题,形成“一专业一清单”诊断报告。2025年1月,第二轮论证聚焦产教协同,联动教学、科研、学工及校企合作单位,整合资源推动专业集群化升级,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2025年3月,第三轮通过构建课程地图、模块化课程链设计,优化知识衔接与能力进阶路径,同步推进大学外语改革,引入AI智能教学与动态评价体系,强化农业领域国际交流特色,培养“懂农业、通外语、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在战略层面,学院明确以“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旅游外语”“外语教学”为人才培养核心方向,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学科层面,重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跨界拓展”三级课程模块,例如与天津格雷特国际船舶公司共建订单班,增设“邮轮英语”等产教融合课程。执行层面,建立“调研-诊断-优化”闭环机制,通过师生联席座谈、线上问卷等渠道收集反馈,创新“基础模块+岗位集群+项目实战”课程架构,新增跨境电商大数据分析等实践技能模块,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此次方案修订打破了传统“闭门造车”模式,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依托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理事会,开发基于OBE理念的动态课程调整模型,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联动,持续激发人才培育新动能。新方案将以数字化赋能、产教协同为抓手,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撰稿:孟亮
初审:刘美辰
复审:刘力源
终审:栾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