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情勾勒就业蓝图 全力铺就梦想新程

作者:    来源:

对学生个人和家庭而言,就业与升学是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期盼。这份期盼的实现,离不开教师们的默默奉献与坚定托举。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工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交出亮眼答卷——助力毕业生达成毕业去向目标,以真心与行动为学子成长成才扬帆引航。

靶向施策 毕业之路点亮明灯

文科,尤其是语言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始终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外国语学院以系为单位,结合专业特点,由学院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系主任及相关教师赴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山东东营,浙江宁波,天津滨江新区和吉林长春等地开展调研,深入考察相关行业用人需求。根据不同地域学生的特点、兴趣与潜力,学院精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秉持“外语+”理念,确立教法、旅游和跨境电商三个专业方向,提前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与就业规划。通过将课程思政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使专业学习与就业质量在课堂中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此外,学院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入学教育、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创先争优评选等各个环节,并借助校友会平台,邀请有成就的往届学长分享经验,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和择业观。

精准对接 为就业之路筑牢基石

就业推进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岗位与学生能力的高效匹配,学院班子成员带领教师主动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多次走访企业、电话沟通,详细了解企业业务范围、岗位需求与人才标准。返校后及时整理信息,精心筛选与学生专业匹配的岗位,并通过班级群、就业指导课等多渠道推送。同时,指导学生熟悉求职流程、提升求职技能、优化简历制作,帮助他们在招聘过程中信心十足、从容应对。



过一系列访企拓岗行动的扎实推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持续攀升,毕业去向落实率91.79%。

温情护航 为成长之路扫清障碍

对尚未落实就业的学生,学院始终不离不弃。学业导师和学团人员通过家访、一对一谈心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困难与顾虑:对职业规划模糊者,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对缺乏自信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积累经验,逐步建立信心。



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将关怀落到实处成立了以院长王立国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职能专门成立以副书记刘力源为组长的怀保障组,以副院长孟亮为组长的沟通协调组,以英语系杨胜和朝鲜语系张慧莲为组长的业务指导组。三个职能小分阶段深入实习中了解情况,考虑到学生白天工作繁忙,便利用晚间时间逐一沟通,倾听他们的工作收获与难题,及时给予指导;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审阅实习协议与就业合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若出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及时介入反馈,助力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针对少数就业态度消极的学生,导师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就业意识,缓解就业恐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存在焦虑情绪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就业指导到岗位对接,从实习关怀到心理支持,外国语学院本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执,推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实现了本届学生毕业去向明确、就业落实稳固。学院教职工用心推进就业,用情系行业,不仅助力学生找到人生新驿站,而且使他们在就业进行的过程中学会规划未来、直面挑战这份为学生谋出路的责任,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架起了坚实桥梁;这份学生未来谋发展的担当,成为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可靠的“就业摆渡船”;而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正是这条船上最具情怀和“摆渡人”。


初审:刘美辰

复审:刘力源

终审:栾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