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科竞赛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学科竞赛是指由政府部门、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与专业教学关系紧密的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包括:由国家、省(直辖市)有关主管部门及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或行业协(学)、各类机构、部门、单位以及学校,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在校大学生参加的常设性学科竞赛。(文体性、演艺性、企业宣传推广以及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比赛不在此列。)由于目前学科竞赛种类繁多、级别纷杂、来源多样,为统一管理、便于第二课堂学时认定,现对已有学科竞赛进行规范分类。特此制定本办法,
一、学科竞赛等级分类说明
专业学科竞赛分为A1、A2、B、C、D等级。具体划分方式:
A1级:
分为以下两种:
1.国家级重大学科竞赛:由教育部直接主办的常设性各类学科竞赛或教育部直属司(如高等教育司)或团中央盖章认可的有较大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学术权威性和业内认可度的综合性学科竞赛项目。目前主要指六大赛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MCM/ICM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国际性重要比赛。指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常设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各高校学科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其中,参赛国家分属在三大洲以上的竞赛为国际全球性竞赛;参赛国家在10个以上的竞赛为国际区域性竞赛。
A2级:
分为以下两种:
1.指除六大竞赛之外的国家级一般学科竞赛,包括教育部的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主办的举办时间长、参赛学校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奖项评比规范有公信力、具有较强的学术权威性和业内认可度的全国性学科专业赛事。
2.普通国际比赛。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国家参与,且也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举办时间较长(一般应超过5届以上),有8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参加,我国参加高校众多的赛事。
B级:
分为以下三种:
1.由省级教育委员会直接支持主办的综合性学科竞赛项目。
2.由国家级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其他部委等主办,具有一定省份的覆盖性,参与高校较多,举办时间较长,有一定影响力的竞赛。
3.区域性国际赛事,主要由我国主办常规性赛事(已经开展3届以上),有超过5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参与的赛事。
C级:
分为以下两种:
1.省级或直辖市举办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其他部委等主办,具有一定省份的覆盖性,参与高校较多,举办时间较长,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
2.一般性全国类或跨区域类社会竞赛。或冠名为国际,但参与国家较少的一般性或临时性赛事。
D级:
分为以下两种:
1.为参加校外学科竞赛而举办的校级选拔赛和学校主办的校级学科竞赛。
2.其他未能划分以上类型但对本科学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的有关市级竞赛。
二、学科竞赛等级分类的认定
除已经确定的各种竞赛外,其他竞赛应由各学院、各单位提出申请给予认定。具体认定方式:
一般应由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认定理由及分类依据。
其中分类依据应包括:竞赛主办单位相关文件,竞赛开展范围、历史及奖项设计等说明,以及其他相关说明报告。